教育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教育时评 > 正文
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下
发布日期:2013-04-29 12:03:00
    核心提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10年来,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政策层面已比较完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一个个教育难题得到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正逐步迈向均衡与公平。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了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义务教育的重点任务转向均衡发展。
    2003年,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加快中西部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计划。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底,“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已基本覆盖了农村学生。截至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验收通过,这标志着“两基”目标已全面实现。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一系列成绩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与实现教育普及的任务相比,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更耗时。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2005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从2005年开始,中央先后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措施,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杂费,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到2008年,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免费。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教育放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补助6亿多元,共招聘3.23万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00多个县4000多所农村学校;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260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这所学校好,教学楼好看,同学也很合得来!”因为父母打工的缘故,13岁的方宏靖从陕西省吴起县庙沟乡中心小学转入县第二小学,小宏靖以“插班生”的身份,见证了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娃娃的学校像宾馆,送进宾馆啥都不用管”的顺口溜,在当地广为传播。随着政府投入越来越大,学校建设越来越好,群众感受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
2012年9月6日,教育部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四省区政府正式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至此,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备忘录的签署工作。备忘录构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推进软硬环境持续改善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在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政策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我国还大力推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和学校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共有义务教育学校31万所。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硬件”方面的优质教育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完善义务教育长效机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初中工程等项目,中西部地区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此基础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提高师资水平;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优先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让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小学校长白银脖引以自豪的是,在他们这所只有331名在校生的“小”学校里,音乐、美术、实验室等17个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还高标准配齐了品牌电脑,500G硬盘、2G内存的配置,这让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没料到。
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推进工作,探索了不少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好做法。有的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改造薄弱学校;有的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图书、设备差距;有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创新教师补充和流动机制。随着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取得明显进展。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明显的国家,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更需从国家层面运筹帷幄,完善对各地教育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对“两基”的督导评估开始转向对“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2012年,教育部颁布《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启动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方面评估做了详细规定,这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了清晰标准。不久前,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提出,要对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等情况实施督导。教育均衡发展正逐步实现“有尺可量”。
    均衡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任重道远,要真正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下,让义务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家庭,还需要更多努力与付出。



上一篇:青少年生存教育如何接地气
下一篇:青少年生存教育如何接地气





Powered by 国际十大娱乐正规网址   通讯地址:辽宁省 营口市 博文路46号   电话:0417-3555556 / 3555550   邮编:115014   

Baidu
sogou